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三)心理學家解釋情緒的取向

  心理學家在探討情緒的心理學時,主要從四個取向下手:演化論取向、跨文化取向、心理生理學取向與認知取向。而又從心理生理學取向與認知取向之理論綜合出了情緒之綜合理論。

 

1. 情緒的演化論取向

  情緒何以存留在所有人身上?從演化觀點而言,可見情緒的存在,對於人類生存具有不可或缺的理由。情緒能觸發與激起人類做出生理行為。例如:父母親對小孩的愛,雙方的互動,能為彼此帶來幸福的感受,此出現的結果有利於兩方生命的延續;當身處危險的情境,人會感受到緊張以及畏懼,此時情緒會使人具備警覺心,以便在危急中及時做出適當反應。

 

2. 情緒的跨文化取向

  情緒反應的前因、事件解讀、評估,以及生理反應模式等各種面向,都深受個人的文化背景所影響。然而,跨文化上的差異,卻也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在臉部表情與口語情緒上,能看見共通的基本情緒有不少相仿的地方。

 

情緒相似性的辨認

  由Ekman1975)的研究發現,無論大人或小孩都能相當準確地辨認出喜、怒、哀、樂、厭惡與驚恐的臉部表情。美國人能相當準確地指認出新幾內亞人的臉部表情,儘管這個部落並沒有與西方人接觸過,但他們的臉部表情與辨認表情的能力卻和美國人相似。而在所有表情中,高興的表情辨識率最高,恐懼則最低。

 

情緒表現規則(Display Rules

內容

  Ekman1980)認為不同社會文化下的人,會發展出一套該文化特有的「情緒表現規則」,不同情緒表現規則下會對特定之情緒之表達有程度強弱之分,雖然每個人對於情緒之表達不盡相同,但是這些規則的確對於同一社會文化下的人有共通性。此外,Stephan等人(1996)發現不同情緒表現規則也可能造成人們對情緒覺察的敏銳度有所差異,像是對於情緒表達較為有所保留之日本人,在覺察別人情緒暗示之能力相較於較為外放的西方人來得好。

 

相關實驗

  Ekman1984)以一個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在當時,很多人認為亞洲人相較於西方人是比較沒有那麼情緒化的,但Ekman認為亞洲人其實跟西方人一樣情緒化,只是他們的情緒表現規則使他們在大眾目光下隱藏了自己的情緒。他在美國加州柏克萊與日本東京各找了一批人來觀看一部帶有正向情緒的影片與一部帶有負向情緒的影片,這些受測者有些是獨自觀看,有些則由穿著實驗衣的心理學家陪同,這個實驗有趣的結果如下:

 

日本與美國受測者對於影片都有相似範圍內的情緒表達

日本受測者在有人陪同下在情緒表達方面顯得特別拘謹

日本受測者如果是單獨觀看,則其情緒表達與美國受測者無異

在高速攝影機拍攝下的結果顯示,有人陪同之日本受測者會在甫要開始表達情緒時壓抑並掩蓋這樣的情緒。

3. 情緒的心理生理學取向

a. James-Lange 情緒理論(詹郎二氏情緒論) (James-Lange theories1890):

內容

  由 William James Carl Lange 兩位學者提出,他們主張情緒源於生理變化,其途徑是由刺激事件引發生理變化,我們察覺到生理變化並加以解釋,形成情緒感受。

  此理論認為生理反應先於情緒反應,我們會因應環境事件而產生特定生理變化,因而引發情緒經驗。但是單憑對生理反應的覺知,並不能判斷自己的情緒,因為許多情緒發生時的生理變化都是相近的,人們並無法從少數能夠覺知的生理變化而推論到多樣複雜的情緒狀態。所以可以推論,情緒經驗的產生不一定發生在生理變化之後。

情緒-動機


 

相關實驗:臉部回饋假說(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Tomkin1962

  人感受到之情緒部份受到臉部肌肉位置之影響。Ekman的研究團隊(19901992)也以實驗證實了這個假說。他們先請受測者做出一個特定的表情(如嘴角上揚),受測者必須維持這個表情並為自己的心情做出評分,結果顯示:做出較接近正面情緒之表情之受測者之評分相對於負面情緒表情是較為正向的,證實了臉部回饋假說。

 

b. Cannon-Bard 情緒理論(坎巴二氏情緒論)(Cannon-Bard theory1929):

內容

  由 Walter Bradford Cannon Philip Bard 提出,反對詹郎二氏情緒論(James-Lange theories),認為人類的行為與生理變化因為較於緩慢,無法解釋迅速的情緒變化,並且生理反應的樣式不足以解釋情緒的多樣性,再者,人體器官並沒有提供可彆別不同情緒的資訊。他們主張生理激發和情緒經驗同時產生。

  Joseph LeDoux 發現,人接受到刺激事件之後,會先激發大腦中的視丘,再來視丘一方面傳送訊號到自主神經系統,產生生理變化,另一方面也同時傳送訊號到大腦皮質處理其經驗到的情緒之性質,也就是說不同情緒並不會有相對應的生理反應,只要傳送到大腦皮質的訊號能夠辨別是何種情緒即可

情緒-動機


 

相關實驗:見(二)情緒之種類 3.杏仁核與恐懼

  在該小節中,我們提到了杏仁核處理危險資訊產生恐懼時,資訊會快速地由丘腦傳送到杏仁核,比伴隨著恐懼情緒的產生,而同時,杏仁核也會接著傳遞資訊到下視丘產生心跳加速、肌肉僵直等生理變化,因此對於恐懼這種情緒之產生來說,Cannon-Bard之理論是可以有相當完美的解釋的。

 

4. 情緒的認知取向

a. Schachter-Singer 情緒理論(Schachter-Singer theory of emotion)(斯辛二氏情緒論、情緒二因論):

內容

  由 Stanley Schachter Jerome Everett Singer 提出,主張引發情緒的刺激事件會導致生理反應,生理反應則會促使個體觀察外在環境,作為辨識情緒的線索,(此外,人們會將此生理激發做上標記,成為日後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情緒跟生理反應與認知評估有重大相關。

 

相關實驗

  實驗中,參與者皆被注入刺激物(如腎上腺素adrenaline),但第一階段參與者分為是否被告知刺激物對其生理影響的資訊。而第二階段,參與者分別進入兩種的外部環境:環境裡設定存在欣喜愉悅的旁人與憤怒急躁的旁人。而四種不同情境下的參與者,分別有以下不同情緒反應:

 

1.被告知相應生理反應的資訊以及置入愉悅環境的參與者,感到欣喜,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刺激物的作用。

2.被告知相應生理反應的資訊以及置入急躁環境的參與者,不感到憤怒,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刺激物的作用。

3.不被告知相應的生理反應並置入愉悅環境的參與者,感到欣喜,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外部環境作用。

4.不被告知相應的生理反應並置入急躁環境的參與者,感到憤怒,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外部環境作用。

  由實驗結果,心理學家發現,不被告知相關訊息的參與者們有相同反應模式,同樣因外部環境而做出認知評估,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因此推論出,情緒激發的推手是由個人對事件的評估,形塑了人們的情緒反應。

 

b. Lazarus情緒理論(Lazarus theory of emotion

  Lazarus認為認知(根據評估產生的思考)先於情緒出現。在情緒發生之前,人會先評估事件的情境,並在認知中找尋對事件適合的解釋,再反應出相對的情緒。

情緒-動機


 

c. Zajonic情緒理論(Zajonic theory of emotion

  Zajonic 認為認知與情緒是分開進行的。他覺得情緒的發生是基本是自然的,並不會因為認知上的評估與思考,而影響情緒反應。

情緒-動機


 

5. 情緒的綜合理論

  情緒之綜合理論整理了Cannon-Bard理論、James-Lange理論還有其他之認知理論,其認為:不同的情緒可能牽涉了不同的情緒形成途徑。

 

像是我們過去小節提到的恐懼,在我們遇到危險刺激事件時,視丘傳送訊息到杏仁核,便進一步快速產生了恐懼之情緒,以便我們快速反應危急情況,但是接著視丘會在循著感覺皮質區那條較慢的路徑,讓我們的大腦去評估確認我們遭遇到的威脅。

而其他情緒像是罪惡,則必須仰賴認知評估與過去對於類似產生罪惡感情況之記憶處理,才會產生。

  因此,情緒綜合理論是綜合以上途徑產生,認為情緒不單單是單純的生理變化或是單純從認知上就能產生的。

情緒-動機


 

(四)情緒與動機的關聯性

  情緒與動機都是引起我們行動或感覺的起因,它們針對某一些事件或思想做出反應,並相互緊密關聯著。

 

情緒與動機的互動:「趨避」衝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兩種相互衝突的傾向同時存在 : 被此刺激的正面情緒吸引而朝向它();或因此刺激的負面情緒而躲避它()。而此刺激中正面與負面情緒的激發,同時引發我們產生趨向與避開的行為。例如:當老鼠看到眼前的食物,牠會感到欣喜(正面的情緒)便想趨近它;但同時,老鼠害怕遭遇電擊,對此刺激卻又產生恐懼(負面的情緒),就會想遠離它。

情緒-動機


 

當逃避的傾斜度大於接近的傾斜度時,便會引發老鼠避開的動機。

 人生無處不「賽局」!4 個故事,讓你看懂「賽局理論」的心機!

 

平常聽人談論時,

或許會常常聽到「賽局理論」這個名詞,

到底賽局理論究竟是什麼呢?


賽局理論(Game Theory)在1928年就被提出,但真正發揚光大賽局理論的,是這位經濟學家約翰‧納許(John Nash)。他站在個人的角度,去分析人的行為,從猜測對方的下一步,來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最後雙方選擇策略有時會出現均衡點,也就是所謂的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


賽局理論相當有趣,它可以拿來預測他人的行為,以及協助自己決定策略,因此它可以廣泛運用在生活上,舉凡決定是否跟隨競爭業者降價、攤販設點設哪最好,甚至是該不該先打電話給女朋友…都可以用賽局理論來解釋並找出最好的結果!


經典賽局 1. 囚犯困境

囚犯困境可說是最有名氣的賽局之一,他訴說了囚犯們為了極大化自身利益所造成的悲劇。現在就來說個故事:

一位千萬富翁富比世被殺害,警察根據線報,逮住兩名慣竊神偷、怪盜,同時也起出許多被偷走的財物,罪證確鑿。然而,這兩位嫌犯卻不認罪,他們供稱是「先看到富比世被殺,才下手偷走財物的。」於是,警察將兩位嫌犯分別關在不同的牢房裡進行審問。


檢察官的心機審問

檢察官沒有兩人的殺人證據,他分別告訴兩人:「你們確定會因竊盜罪而坐 1 年的牢,不過,我有一個條件,如果你認罪,而對方不認罪時,我可以將你轉成汙點證人,改為無罪,而另一方則需要坐上 8 年的苦牢;當然,倘若兩人都認罪了,那麼我會具體將你們求刑 6 年。」如果你是其中一名嫌犯,你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將兩位嫌犯的坐牢報酬整理成下表:

賽局理論-囚犯困境



我們現在先站在神偷的角度來思考:

如果怪盜認罪…我應該要選擇認罪,因為不認罪我要被關更久!

如果怪盜認罪…我選擇認罪就可以不用被關,多好!


我們可以看到,站在神偷的角度,不管怪盜會不會認罪,最好的選擇都是認罪;同樣的道理,怪盜也會有一樣的邏輯,因此怪盜的選擇也一樣會是認罪。


你得到最後兩人的結果了嗎?

賽局理論-囚犯困境


最後兩人都認罪,檢察官將讓他們坐 6 年的牢,好慘啊!


選擇最好策略,換得最慘結果

你有沒有發現,不論是神偷還是怪盜,他們都選擇了對自己最好的策略:認罪,然而換到的結果,卻是雙雙坐上 6 年的牢!

但設身處地去思考,卻又不能脫離這樣的悲慘結果…

這就是很經典的囚犯困境賽局!


商場爾虞我詐,反而落入囚犯困境

囚犯被關,你可能會覺得他們怎麼這麼蠢呆,但其實,這樣的「蠢呆」現象到處都是,尤其商場上的爾虞我詐,更是經常碰到呢!

再來舉個商場上的例子:


有兩家菸酒品牌「吞雲」和「吐霧」,彼此是競爭關係。他們面臨了一個決策問題:該不該登廣告?

如果兩家都不登廣告,則它們的利潤分別為 800 萬元;倘若其中一家登上電視廣告,而另一家沒有這樣做,登廣告的品牌將因為知名度大增,扣除廣告成本還能賺到 1000 萬元,沒登廣告的公司損失不少消費者,只能賺得 200 萬元;然而,若兩家都登廣告,則營收沒有增加,反而提高了廣告成本,因此雙方的利潤都降到了 400 萬元。


一樣我們將兩間公司的報酬整理如下表:

賽局理論-囚犯困境


擔心搶走大餅,雙雙減少利潤

再次站在吞雲公司來思考:

吐霧公司登廣告的話,我們勢必要登才不會損失太多消費者;不登廣告的話,我們登可以掠奪更多消費者賺更多錢,因此最終吞雲公司會選擇登廣告。


同樣的道理,吐霧公司也會有一樣的想法,因此吐霧公司也選擇登了廣告。

結果兩家公司因為都登廣告,利潤縮水了 400 萬…

完全陷入了囚犯困境的狀況!


你是否以為只有商場才會有這種爾虞我詐呢?

其實... 愛情也是!

談戀愛的情侶們,有時也面臨較勁的時刻,懂了賽局,你也能懂你的愛人怎麼想,還可以預測他想做的事,讓他龍心大悅!!來看看下個有關愛情的賽局吧!


經典賽局 2.

趨同選擇賽局 (兩性戰爭賽局)

趨同選擇賽局是雙方會趨向選擇相同行動的賽局,在愛情上,這樣的賽局尤其多見。

以下就來舉個例子吧!


小桂和阿忍是對熱戀中的情侶,很多事情他們都會一起做,如果沒有一起的話,雙方都會因為孤單而心情低落。


某一個周末的夜晚,他們商量要去看棒球比賽還是去逛百貨公司。如果兩人一起看棒球比賽,阿忍會得到 10 分的滿足感;但小桂因毫無興趣,雖然不想看,但有阿忍陪著她也開心,因此獲得 3 分的滿足感。同樣如果兩人一起去逛百貨公司,小桂逛得很開心,得到 10 分;阿忍看到小桂開心他也覺得 OK,得到 3 分。

如果兩人分開做自己的事,阿忍看棒球、小桂去百貨公司,雖然阿忍喜歡看棒球,但因為擔心小桂,只得到 2 分的滿足感;同樣的小桂也擔心阿忍,也只拿到 2 分。如果阿忍去百貨公司、小桂去看棒球,那麼狀況更慘:做了沒興趣的事情,又沒有愛人陪伴,雙雙得到了 -1 分的滿足感。


彙總兩人的心情報酬如下表:

賽局理論-囚犯困境04


雙宿雙飛,心靈更滿足

我們可以看到,阿忍和小桂兩個人,比起各自做有興趣的事情,兩人一起做事心靈能獲得的滿足更多,因此有可能的結果分別為一起看棒球或逛百貨。

不過從這樣的結果,我們仍無法斷定會做哪件事情,這就得靠其他資訊的提供,才能夠明確知道選擇。如果剛好小桂的生日快到了,那麼他們就很有可能選擇去逛百貨公司囉 ~


電影情節,也經常有賽局的出現!

很多電影都有諜對諜的劇情,也有很典型的對決場合。對決不僅有著理性的思考,同時又包含著人性的影響,因此很適合來了解賽局理論的運作!接著我們就來了解對決的賽局狀況吧 ~


經典賽局3.

趨異選擇賽局 (弱雞賽局)

趨異選擇賽局就與趨同賽局相反,雙方會偏好選擇不同的行動。這種類型的賽局也相當有名,我們稱為弱雞賽局,也稱膽小鬼、懦夫賽局。


接下來我們就來舉個經典的例子:


男人、幫派間的決鬥!

海哥和小高分屬兩個幫派,彼此有嫌隙。某天他們開車相約決鬥,兩台車在同一條街上相向急速行駛,先轉彎的人就是懦夫。


若一方轉彎另一方沒轉,則轉彎的人將被恥笑,被幫派知道還會被教訓、逐出幫派,獲得 -500 分的報酬;沒轉彎的人則會被幫派讚揚,獲得 1000 分的報酬。兩方都轉彎的話,則雙方就當作什麼事都沒發生,各自獲得 0 分的報酬;雙方都不轉彎的話,由於急速行駛,車子將嚴重對撞,人受重傷以外,車子也被撞壞,各獲得 -800 分的報酬。


彙整兩人的報酬如下表:

賽局理論-囚犯困境



決鬥歸決鬥,避開相撞才不虧

站在海哥的角度去思考,若小高選擇轉彎,那麼我直行會被讚賞,選擇直行;若他選擇直行,我最好還是轉彎,免得受重傷。一樣的,小高也會有這樣的盤算,因此雙方最後結果預測或是避開相同選擇。


現實上,相撞慘劇更常見...

不過,現實狀況中,有可能會這樣嗎?

急速行駛的過程中,海哥與小高其實沒有太多時間判斷對方的抉擇,進一步選出最佳的策略,因此,往往(轉彎,轉彎)與(直行,直行)會經常出現。當然,若提供更多資訊,結果就會有所改變:或許,海哥經歷多次決鬥,絕不轉彎,知道這個資訊的小高就會偏好選擇轉彎了。


人生即賽局,賽局即人生

每一種賽局都能簡單的詮釋生活遭遇的情況,這就是賽局厲害且迷人的地方。


不過看到這邊,你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

囚犯困境難道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法嗎?

兩位神偷如果是合作關係,那麼賽局的結果是否又有所改變?


什麼是賽局、奈許均衡?想贏過競爭對手,你該瞭解的經濟學理論


秦末群雄並起,初掌楚軍兵權的項羽奉命領 5 萬軍,馳赴被秦軍包圍的鉅鹿城救援。面對 30 萬秦軍,項羽渡黃河後,下令將所有船鑿沉,鍋釜也全部打破,讓全營士兵抱著必死的決心作戰。秦將王黎嘲笑項羽,連兵法都不懂,打仗豈能不留後路?沒有想到,楚軍竟以一當十,九戰九捷,大敗秦軍。


項羽是自信於楚軍勇猛嗎?恐怕不是,而是項羽了解,5 萬對 30 萬,對方將領只要採取正規戰,失敗的可能性極小,換句話說,想要求勝,只能出其不意。 所以他自斷後路,示敵以弱,讓對手掉以輕心。這種預測局勢得失,布局以牽制對手,進而求勝的思考方式,近似於經濟學中的「賽局理論」。


賽局理論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教授阿爾伯特.塔克(Albert Tucker)講解的「囚犯困境」(Prisoner’s Dilemma)。假設警察抓到兩名搶銀行的嫌犯,卻苦無證據定罪。警察將兩人分開囚禁,並分別跟他們說:「如果你不認罪,另一個人認罪,那他會無罪釋放,你唯一死刑。」此案中,嫌犯都清楚,如果彼此都不認罪,頂多證據不足關一年。然而,兩位嫌犯都害怕對方會招認,所以雙雙認罪,而被判 30 年徒刑。


囚犯困境指的就是雙方合作(不認罪)可以有更好的結果(關一年),卻因為無法合作而選擇對個人來說最好的條件(認罪頂多關 30 年,比死刑更好)。銀行搶犯的例子,可以幫助我們理解 199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奈許(John Nash)所提出的「奈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也叫「非合作均衡」。


奈許均衡:單獨一方改變策略時,無法提高報酬

犯人決定要不要認罪,屬於主觀判斷的賽局;若是像隨機出拳的剪刀、石頭、布,長期下來,每種拳出現的機率為 1/3,這種賽局的策略接近客觀機率。


賽局裡這兩種狀況都有可能出現時,就稱為混和策略。奈許證明了:「如果允許混合策略,則參賽者與策略數目有限的任何不合作賽局,都一定會有奈許均衡存在。」


當某個組合是奈許均衡時,任何一個參賽者單獨改變自己的策略,並不會使自己的報酬提高。從前面的故事來說,囚犯困境便是奈許均衡。也是因為有了這個定理,討論均衡才有意義,奈許均衡才成為不合作賽局的理論基礎,獲頒 1994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賽局的演進:考量行動順序、資訊透明程度

奈許均衡是建立在參與者同時行動的前提上,也就是靜態賽局。但現實社會中,不論企業或個人決策都有先後之分。另一方面,奈許均衡不一定只有一個。


比如《玩命關頭7》中,唐老大與戴克蕭開車互撞。最好的情況是一個活著,另一個死亡,這就得賭誰先膽小偏移車道,所以奈許均衡有兩個:唐老大先偏移,戴克蕭直衝;唐老大直衝,戴克蕭先偏移,參賽者難以預測結果。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同樣在 1994 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賴因哈德.澤爾騰(Reinhard Selten)為賽局引入動態的概念,提出「子賽局完美均衡」(SPNE,Subgame Perfect Nash Equilibrium),也就是思考如果讓對手先採取行動,自己應該如何因應;和如果自己先下一步棋,對手可能會採取什麼行動,統籌所有子賽局的可能性之後再做決策。


舉例來說,有家新百貨公司準備進入某市場,舊百貨公司可以選擇維持原價或降價。


此時,第一個子賽局,是舊公司觀察到新公司進入市場後的賽局;第二個子賽局,是舊公司觀察到新公司不進入市場後的賽局。從各個子賽局的結果,回推舊公司的最適策略。


同時,賽局理論原先假設資訊完全透明,跟現實世界的情況不盡相符。所以,1994 年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約翰.海薩尼(John Harsanyi)為了分析不完全訊息之下的非合作賽局理論,提出「貝氏奈許均衡(Bayesian-Nash equilibrium)」。


舉例來說,B 企業考慮進入 A 企業獨佔的某市場。B 企業知道,A 企業是否會阻擾他進入,取決於阻擾所花費的成本:如果成本高,A 就不會阻擾;如果成本低,A 就會阻擾。然而,A 企業的阻擾成本是多少,B 企業卻不知道。


這種 A 方知道,B 方卻不知道的資訊,在海薩尼的非合作賽局中被稱為類型(types)。A、B 企業都知道自己的類型(成本高、成本低),不知道另一方的類型,但卻能得知類型的分佈,如阻擾成本高的機率是 60%、阻擾成本低的機率是 40%。


貝氏奈許均衡中,參賽者只知道自己的類型,不知道其他人的類型,但所有人都知道類型的分佈。所以,參賽者只能依照自己的類型,與類型的分布,找出利益最大化的決策。


從定價策略學賽局理論:優勢策略與奈許均衡


甲乙航空公司的定價賽局。

從定價學賽局



甲、乙兩家相互競爭的航空公司,在上圖標示出兩方選擇原價策略和降價策略後的結果。在決定票價前,企業應該要先探索自己有無「優勢策略」。


以下拆解成3張圖來做解讀:


當甲、乙都採原價時,甲的利潤有 10 億,乙的利潤有 6 億。但假如甲航空公司通過計算後發現,無論自己降價後因為搶奪乙的市占率,無論乙有沒有降價,都可以得到更多的利潤,因此甲一定會降價。


甲的定價策略。


從定價學賽局-甲的定價策略



乙航空公司完全沒有優勢,降價或維持原價可獲得的利潤,要看甲航空公司的價格策略而定。


乙的定價策略。


從定價學賽局-乙的定價策略



因此在甲航空公司選擇降價後,乙航空公司只能依此選擇維持原價。


兩家價格調整後的奈許均衡。


從定價學賽局-兩家價格調整後的奈許均衡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劇照

還記得 2015 年,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首席創意官彼特.達克特(Peter Docter),導演《腦筋急轉彎》所帶來的感動嗎?過了 4 年半,皮克斯在 2020 年底推出大作《靈魂急轉彎》(SOUL),一探人的天賦、志向與性格為何而來、人要如何經營生命的價值,並拋出對夢想不一樣的看法與解讀。

故事場景是繁忙、快速、雜亂同時擁有無限可能的紐約市,主人翁喬.賈德納(Joe Gardner)是中年還懷抱演奏爵士鋼琴夢想的音樂人,職涯跟多數人一樣,不上不下,靠著在中學兼職樂隊老師,彌補時有時無的演奏收入。

某天,賈德納像是獲得幸運女神眷顧,同時獲得中學教師正式聘書,以及與他的偶像-薩克斯風手桃樂絲.威連斯(Dorothea Williams)同台演奏的機會,正當賈德納歡欣鼓舞、快樂得彷彿要飛上天時,卻不小心掉進路邊施工的大洞,陷入彌留狀態、近乎死亡。

賈納德在此時「靈魂出竅」,在意識世界中,他渴望返回人間完成人生夢想,因此掙扎著不讓靈魂走向冥府,混亂中誤闖「投胎先修班」,與自認為永遠無法找到生命「火花」(spark)的「22 號靈魂」相遇。

在投胎先修班,每個靈魂要集滿「地球徽章」,包括興趣、性格,以及最重要的──生命中的「火花」,才能前往人間、成為真正的個體。賈納德希望 22 號靈魂能把地球徽章交給他,讓他重返人間、完成夢想,卻在過程中意外跟 22 號靈魂交換軀體,22 號靈魂進入賈德納的軀體,賈德納則變成一隻貓,兩「人」一同攜手展開找尋火花的旅程。

------- 以下有雷的防雷分隔線 -------

「我生來就是要...」順從人生的志向,才能感到開心嗎?

《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劇照
《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劇照

生命的「火花」是什麼?賈德納認為,火花是天賦、熱情與志向,是意識到「我生來就是要...」的那一刻。賈德納小時候聽到爵士鋼琴手的演奏,跟著樂手沉浸在音樂裡,「那時我就知道,我生來就是要演奏的」,他斷定追逐志向才能實踐生命的價值與意義。

這樣的想法也影響他看待別人的方式,例如,賈德納認為他最常拜訪的理髮師,是「生來就是要當理髮師」。但隨著劇情發展,才發現理髮師本來是想當獸醫,因為學費太昂貴,才改學理髮,22 號靈魂對理髮師說:「那你一定很不開心,」想不到理髮師卻回答,「完全不是!我很享受當一名理髮師。」

《靈魂急轉彎》也告訴觀眾,癡迷與迷失其實是一體兩面,當太過癡迷於某件事情,就會迷失、與真實生命脫節。故事中有許多專注做某件事情的靈魂,變成只會喃喃自語、重複述說同一件事情的黑色怪物,而這些迷失的靈魂看起來都是焦慮與傷心的。

這是《靈魂急轉彎》對於「火花」的定義產生第一個翻轉:你未必一定要順從人生的志向,才能感到開心。 當你很沈浸在某件事情,會覺得自己彷彿身處另一個空間(get into a flow),感到很享受、很愉快。

夢想成真的感覺是什麼?完成目標後,你會是不一樣的你嗎?《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劇照

《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劇照

《靈魂急轉彎》中,賈德納為了搶回跟桃樂絲演奏的機會,回到人世後,催促著不小心進入賈德納身體的 22 號靈魂穿西裝、洗澡、理頭髮,害怕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夢想被別人搶走。

在地鐵上,賈德納無心欣賞街頭藝人的演奏,埋怨地鐵是如此擁擠、惡臭,乘客日復一日過著無聊的生活,他滿心認為「只要上台演奏,一切都會不一樣」,認為自己達成夢想的那一天,就會有嶄新的開始。

但是當他完成夢想,真的在酒吧與桃樂絲合奏、博得聽眾滿堂喝采,卻發現自己得到的,竟然只是明天可以再站在相同的台上、向觀眾演奏類似曲目的機會,同樣是日復一日做一樣的事情。

為此他感到困惑,「我為這一天等了一輩子,我以為會有點不同」。此時,桃樂絲說了一個故事:小魚游到老魚身邊說,「我想知道海洋在哪裡?」老魚回答他,「海?這裡就是海。」小魚回,「這明明就只是水。」

這是《靈魂急轉彎》對「火花」的第二個翻轉:達成目標後,你會渴望生活產生戲劇性轉變,一切無聊、不如意都灰飛湮滅,但是當夢寐以求的那天終於到來,其實就跟平常的每一天一樣,沒什麼不同。

扣掉志向後,我的人生還剩下什麼?《靈魂急轉彎》的啟示

《靈魂急轉彎》後段,22 號靈魂與賈德納重返意識世界,此時 22 號靈魂已蒐集到地球徽章的最後一枚拼圖──「火花」。但是賈德納很困惑,因為 22 號靈魂在人世間沒有展現對特定事物的熱愛,只是喜歡看著天空、散步走路,到底是什麼讓 22 號靈魂找到生命的火花?

於是賈德納問投胎先修班的管理者,「我們不知道 22 號靈魂的志向(purpose)是什麼、她的『火花』在哪裡?」「我有鋼琴,那就是我的火花。」管理員卻告訴賈德納,「火花才不是靈魂的志向。(A spark isn't a soul's purpose.)」

《靈魂急轉彎》透過這段對話,向觀眾拋出一個大哉問,「扣掉志向後,人生還剩下什麼?」賈德納演奏完回到家中,頹坐在鋼琴前,思考這一生到底為了什麼而活?

他手指搭在琴鍵上,音樂緩緩流洩,他回想這一生曾令他快樂、微笑的時光,發現其實多數跟鋼琴沒有相關,跟學生解說音樂的美好、在夜晚時欣賞煙火散落、感受海水在腳邊潮起潮落,甚至在大眾運輸上見到的落日餘暉,都是這些平凡的小事構成他的幸福。《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劇照

《靈魂急轉彎》(SOUL)電影劇照

原來,火花既不是天賦、也不是目標,火花的本質就是感受生命

《靈魂急轉彎》告訴你,生命,不是為天賦、不是為志向而活。感受生命的本身,就很有價值。電影也像是在跟汲汲追求夢想、以及沒有志向的人喊話。

致夢想者:你是否太過沈迷於追尋志向,錯把志向當成生命的「目的」,以致總是匆匆忙忙,忘記品味生活?

致沒有志向的人:沒有遠大目標又如何,認真活在當下,在秋天時感受落葉緩緩飄下、含口棒棒糖感受甜膩的滋味,就足以完成生命的火花。




內容來源: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2235

 

《靈魂急轉彎》:生命最動人的,是在偶然間發現夢想的真諦


在《靈魂急轉彎》當中,觀眾彷彿是跟著故事主人翁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冒險,在穿越虛實交錯的這段旅程中,同時探究了夢想的真義和想像,以及生而為人,又該怎麼樣堅持自己的人生?

2015年,由皮克斯動畫工作室(Pixar Animation)所推出的《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作品帶給眾人無限感動,這部片依然至今在爛番茄(Rotten Tomatoes)上有著高達98%的完美評價,劇情圍繞著人腦中的五種擬人化情感,在快樂、憂傷、憤怒、厭惡和害怕中,勾勒人性的心理變化。

2020年,皮克斯再度延續當年所帶來的感動,全新作品《靈魂急轉彎》(Soul)甫上映就在爛番茄開出了97%評價的完美啟程──它和《可可夜總會》(Coco)同樣描述了死後令人迷網、未知的神祕世界,更在和《腦筋急轉彎》同樣充滿魅力的情緒具象化中,有著非常引人入勝的澎湃。


必須說,《靈魂急轉彎》絕對是一部大小朋友都不能錯過的完美傑作,它不僅劇本流暢、故事深刻鮮明,那完美的動畫製作功力和無懈可擊的角色設定、餘音繞樑的悠揚配樂,徹底交織出一部令人生充滿溫暖,更重新對夢想有著不一樣詮釋和定義的感動……

生命和夢想 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靈魂急轉彎》故事主人翁喬賈德納圖/《靈魂急轉彎》故事主人翁喬賈德納

《靈魂急轉彎》劇情敘述,喬賈德納是紐約一位平凡的高中音樂老師,因為對爵士樂的狂熱,讓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和他欣賞的爵士樂手合作,正當心願即將成真,意外卻早一步來到。

他的靈魂出竅,來到了「投胎先修班」,卻遇到了死都不願意重新回到人世的22號靈魂,為了讓自己重返人間,喬必須與22號展開一段自我探尋的旅程,讓他得在另一個世界重新省思自己生存的意義。

人生活在世上,相信你我都曾經擁有過夢想,這些夢想無論遠大或渺小,莫不都是堅持人們生活下去的最大動力,但若有天,這個企盼在即將實現前卻出了意外,你會抱持著遺憾,還是坦然面對這命運詭譎的安排?

最完美且極致的《靈魂急轉彎》世界

導演彼特達克特打造出完美的動畫舞台圖/導演彼特達克特打造出完美的動畫舞台

《靈魂急轉彎》正是描繪了人死後所會出現的世界,在這個你我都從未能夠知曉的國度裡,導演兼編劇的彼特達克特(Peter Docter)就像是直接和觀眾揭開這獨特領域的神祕面紗,更以一種虛無、飄渺的奇幻,點綴出那讓人大開眼界的精采──投胎轉世、輪迴、天生性格的塑造,彷彿抽象世界也有了生命力。

該片最被人讚譽的地方,是電影同時建構了有形的大蘋果紐約市,及抽象虛無的靈魂世界「投胎先修班」,讓皮克斯的動畫技術再創里程碑。

談到抽象的世界,皮克斯的電影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稱之為最極致的藝術,無論是《可可夜總會》裡的死後世界,到《腦筋急轉彎》其實錯綜複雜的大腦情緒,都是絞盡腦汁想像出來的絕妙所在,而在《靈魂急轉彎》裡,也有著人類即將投胎進入人世前,會在哪裡塑造個性的抽象思考。

深入人心的角色設定和塑造

飄渺虛無的世界令人目眩神迷圖/飄渺虛無的世界令人目眩神迷

《靈魂急轉彎》的設定中,在這個「投胎先修班」裡,所有靈魂會被各自的心靈導師激勵,這些輔導員還有歷代的聖人先賢,有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印度國父聖雄甘地(Gandhi)、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élēs)、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Kopernik)等,一旦靈魂們受到他們的激勵,就會得到人世通行證,然後展開全新的人生。

就像是許多宗教中所提及的投胎、轉世,在展開另一場旅途之前,必須經過的考驗和冒險。

於是,在《靈魂急轉彎》當中,觀眾彷彿是跟著故事主人翁來一場別開生面的冒險,在穿越虛實交錯的這段旅程中,同時探究了夢想的真義和想像,以及生而為人,又該怎麼樣堅持自己的人生?

在電影中,一個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的青年,遇上一個生無可戀又厭世的靈魂,兩個截然不同的性格卻在一次意外交換靈魂後有著意想不到的發現──就像是一個最鮮明的換位思考,顛覆你習以為常的信念。

皮克斯打造出虛實交錯的完美舞台

音樂是本片最令人驚艷的細節之一圖/音樂是本片最令人驚艷的細節之一

《靈魂急轉彎》最令人讚歎的地方,在於它所談論的雖然是深刻嚴肅的生命輪迴議題,但它卻用一種可愛、親切、活潑、愉快的氛圍來描述,搭配滿滿爵士風情的音樂、最道地的黑人社區藝術呈現,這完全是部令人過目不忘、咀嚼再三,而後又能賺人熱淚的經典之作。

在劇本上,即使有不少宗教討論過人類投胎前的世界,皮克斯動畫師們也和宗教家、瑜珈老師、神學家等上百位學者研究過,但皮克斯不想將「投胎先修班」架構在某個特殊的文化和宗教上,因此重新雕塑了一個出生前的靈魂聚集所。在這裡,每樣東西看來都軟綿綿的,建築物飄渺透明,草地是涼爽的藍綠色、天空是淡粉色和紫色,是一個讓人心曠神怡的所在。

「投胎先修班」是憑空想像出來的空間,而男主角喬賈德納在現世居住的紐約皇后區,則是真真實實的人類世界。

動畫的筆觸細節令人讚歎圖/動畫的筆觸細節令人讚歎

為了忠實呈現黑人社區的生活,動畫師參觀了無數間爵士俱樂部、裁縫店及理髮店,工作人員表示,不同的電影都在挑戰動畫師讓地球萬物逼真地呈現在幕前的能力。

從《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的動物毛皮、到《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的海水流動,如今則是皇后區裡的理髮店,包括理髮師如何透過鏡子和客人互動、店裡的光影變化、顧客的表情及師傅的手勢,全都讓人彷彿置身其中般地栩栩如生。

扣人心弦的完美爵士樂和動畫呈現

兩位人物的冒險令不少觀眾動容圖/兩位人物的冒險令不少觀眾動容

此外,本片音樂的部分更是了得,還記得《可可夜總會》裡,喜歡音樂的小男孩米高彈吉他時,手指完全照著樂譜移動的那份神奇嗎?

這次的鋼琴彈奏也絲毫馬虎不得,動畫師用各種角度拍攝了曾獲葛萊美提名的爵士音樂家喬恩巴蒂斯特(Jonathan Batiste)彈奏鋼琴時的表情、肢體動作及手的移動位置,最後讓男主角喬化身成巴蒂斯特,在鋼琴上傾洩對爵士的所有熱情,據說作品出爐後,連巴蒂斯特自己都被嚇到,直呼這些動畫師「簡直是天才」!

皮克斯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從創立至今,拍攝的動畫電影都有著發人深省、令人拍案叫絕的劇本。《靈魂急轉彎》幾乎花了一半的時間在創造角色、討論劇情,隨著劇情更深入,也啟動了編劇及動畫師內心更深層的感動及探討。

《靈魂急轉彎》評價近乎完美圖/《靈魂急轉彎》評價近乎完美

爵士樂也成了電影中的靈魂元素之一圖/爵士樂也成了電影中的靈魂元素之一

(劇照提供:迪士尼)




內容來源:


BTemplates.com

搜尋此網誌

技術提供:Blogger.

情緒

   (一) 情緒 的定義   情緒(emotion)是一種心理感受,引起這些反應的刺激可能來自體內、內在的思緒或環境。 而各種不同的反應牽涉著認知、生理和行為等層面。   (二) 情緒 的種類   在這個小節之中,我們列出了不同心理學家定義基本情緒與情緒模型的方法,並且挑出一些...

網誌存檔

訂閱YT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