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三)心理學家解釋情緒的取向

  心理學家在探討情緒的心理學時,主要從四個取向下手:演化論取向、跨文化取向、心理生理學取向與認知取向。而又從心理生理學取向與認知取向之理論綜合出了情緒之綜合理論。

 

1. 情緒的演化論取向

  情緒何以存留在所有人身上?從演化觀點而言,可見情緒的存在,對於人類生存具有不可或缺的理由。情緒能觸發與激起人類做出生理行為。例如:父母親對小孩的愛,雙方的互動,能為彼此帶來幸福的感受,此出現的結果有利於兩方生命的延續;當身處危險的情境,人會感受到緊張以及畏懼,此時情緒會使人具備警覺心,以便在危急中及時做出適當反應。

 

2. 情緒的跨文化取向

  情緒反應的前因、事件解讀、評估,以及生理反應模式等各種面向,都深受個人的文化背景所影響。然而,跨文化上的差異,卻也有許多相似之處,特別是在臉部表情與口語情緒上,能看見共通的基本情緒有不少相仿的地方。

 

情緒相似性的辨認

  由Ekman1975)的研究發現,無論大人或小孩都能相當準確地辨認出喜、怒、哀、樂、厭惡與驚恐的臉部表情。美國人能相當準確地指認出新幾內亞人的臉部表情,儘管這個部落並沒有與西方人接觸過,但他們的臉部表情與辨認表情的能力卻和美國人相似。而在所有表情中,高興的表情辨識率最高,恐懼則最低。

 

情緒表現規則(Display Rules

內容

  Ekman1980)認為不同社會文化下的人,會發展出一套該文化特有的「情緒表現規則」,不同情緒表現規則下會對特定之情緒之表達有程度強弱之分,雖然每個人對於情緒之表達不盡相同,但是這些規則的確對於同一社會文化下的人有共通性。此外,Stephan等人(1996)發現不同情緒表現規則也可能造成人們對情緒覺察的敏銳度有所差異,像是對於情緒表達較為有所保留之日本人,在覺察別人情緒暗示之能力相較於較為外放的西方人來得好。

 

相關實驗

  Ekman1984)以一個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在當時,很多人認為亞洲人相較於西方人是比較沒有那麼情緒化的,但Ekman認為亞洲人其實跟西方人一樣情緒化,只是他們的情緒表現規則使他們在大眾目光下隱藏了自己的情緒。他在美國加州柏克萊與日本東京各找了一批人來觀看一部帶有正向情緒的影片與一部帶有負向情緒的影片,這些受測者有些是獨自觀看,有些則由穿著實驗衣的心理學家陪同,這個實驗有趣的結果如下:

 

日本與美國受測者對於影片都有相似範圍內的情緒表達

日本受測者在有人陪同下在情緒表達方面顯得特別拘謹

日本受測者如果是單獨觀看,則其情緒表達與美國受測者無異

在高速攝影機拍攝下的結果顯示,有人陪同之日本受測者會在甫要開始表達情緒時壓抑並掩蓋這樣的情緒。

3. 情緒的心理生理學取向

a. James-Lange 情緒理論(詹郎二氏情緒論) (James-Lange theories1890):

內容

  由 William James Carl Lange 兩位學者提出,他們主張情緒源於生理變化,其途徑是由刺激事件引發生理變化,我們察覺到生理變化並加以解釋,形成情緒感受。

  此理論認為生理反應先於情緒反應,我們會因應環境事件而產生特定生理變化,因而引發情緒經驗。但是單憑對生理反應的覺知,並不能判斷自己的情緒,因為許多情緒發生時的生理變化都是相近的,人們並無法從少數能夠覺知的生理變化而推論到多樣複雜的情緒狀態。所以可以推論,情緒經驗的產生不一定發生在生理變化之後。

情緒-動機


 

相關實驗:臉部回饋假說(Facial Feedback HypothesisTomkin1962

  人感受到之情緒部份受到臉部肌肉位置之影響。Ekman的研究團隊(19901992)也以實驗證實了這個假說。他們先請受測者做出一個特定的表情(如嘴角上揚),受測者必須維持這個表情並為自己的心情做出評分,結果顯示:做出較接近正面情緒之表情之受測者之評分相對於負面情緒表情是較為正向的,證實了臉部回饋假說。

 

b. Cannon-Bard 情緒理論(坎巴二氏情緒論)(Cannon-Bard theory1929):

內容

  由 Walter Bradford Cannon Philip Bard 提出,反對詹郎二氏情緒論(James-Lange theories),認為人類的行為與生理變化因為較於緩慢,無法解釋迅速的情緒變化,並且生理反應的樣式不足以解釋情緒的多樣性,再者,人體器官並沒有提供可彆別不同情緒的資訊。他們主張生理激發和情緒經驗同時產生。

  Joseph LeDoux 發現,人接受到刺激事件之後,會先激發大腦中的視丘,再來視丘一方面傳送訊號到自主神經系統,產生生理變化,另一方面也同時傳送訊號到大腦皮質處理其經驗到的情緒之性質,也就是說不同情緒並不會有相對應的生理反應,只要傳送到大腦皮質的訊號能夠辨別是何種情緒即可

情緒-動機


 

相關實驗:見(二)情緒之種類 3.杏仁核與恐懼

  在該小節中,我們提到了杏仁核處理危險資訊產生恐懼時,資訊會快速地由丘腦傳送到杏仁核,比伴隨著恐懼情緒的產生,而同時,杏仁核也會接著傳遞資訊到下視丘產生心跳加速、肌肉僵直等生理變化,因此對於恐懼這種情緒之產生來說,Cannon-Bard之理論是可以有相當完美的解釋的。

 

4. 情緒的認知取向

a. Schachter-Singer 情緒理論(Schachter-Singer theory of emotion)(斯辛二氏情緒論、情緒二因論):

內容

  由 Stanley Schachter Jerome Everett Singer 提出,主張引發情緒的刺激事件會導致生理反應,生理反應則會促使個體觀察外在環境,作為辨識情緒的線索,(此外,人們會將此生理激發做上標記,成為日後的情緒反應),也就是說情緒跟生理反應與認知評估有重大相關。

 

相關實驗

  實驗中,參與者皆被注入刺激物(如腎上腺素adrenaline),但第一階段參與者分為是否被告知刺激物對其生理影響的資訊。而第二階段,參與者分別進入兩種的外部環境:環境裡設定存在欣喜愉悅的旁人與憤怒急躁的旁人。而四種不同情境下的參與者,分別有以下不同情緒反應:

 

1.被告知相應生理反應的資訊以及置入愉悅環境的參與者,感到欣喜,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刺激物的作用。

2.被告知相應生理反應的資訊以及置入急躁環境的參與者,不感到憤怒,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刺激物的作用。

3.不被告知相應的生理反應並置入愉悅環境的參與者,感到欣喜,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外部環境作用。

4.不被告知相應的生理反應並置入急躁環境的參與者,感到憤怒,並將自身的情緒反應,歸於外部環境作用。

  由實驗結果,心理學家發現,不被告知相關訊息的參與者們有相同反應模式,同樣因外部環境而做出認知評估,產生相應的情緒反應。因此推論出,情緒激發的推手是由個人對事件的評估,形塑了人們的情緒反應。

 

b. Lazarus情緒理論(Lazarus theory of emotion

  Lazarus認為認知(根據評估產生的思考)先於情緒出現。在情緒發生之前,人會先評估事件的情境,並在認知中找尋對事件適合的解釋,再反應出相對的情緒。

情緒-動機


 

c. Zajonic情緒理論(Zajonic theory of emotion

  Zajonic 認為認知與情緒是分開進行的。他覺得情緒的發生是基本是自然的,並不會因為認知上的評估與思考,而影響情緒反應。

情緒-動機


 

5. 情緒的綜合理論

  情緒之綜合理論整理了Cannon-Bard理論、James-Lange理論還有其他之認知理論,其認為:不同的情緒可能牽涉了不同的情緒形成途徑。

 

像是我們過去小節提到的恐懼,在我們遇到危險刺激事件時,視丘傳送訊息到杏仁核,便進一步快速產生了恐懼之情緒,以便我們快速反應危急情況,但是接著視丘會在循著感覺皮質區那條較慢的路徑,讓我們的大腦去評估確認我們遭遇到的威脅。

而其他情緒像是罪惡,則必須仰賴認知評估與過去對於類似產生罪惡感情況之記憶處理,才會產生。

  因此,情緒綜合理論是綜合以上途徑產生,認為情緒不單單是單純的生理變化或是單純從認知上就能產生的。

情緒-動機


 

(四)情緒與動機的關聯性

  情緒與動機都是引起我們行動或感覺的起因,它們針對某一些事件或思想做出反應,並相互緊密關聯著。

 

情緒與動機的互動:「趨避」衝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兩種相互衝突的傾向同時存在 : 被此刺激的正面情緒吸引而朝向它();或因此刺激的負面情緒而躲避它()。而此刺激中正面與負面情緒的激發,同時引發我們產生趨向與避開的行為。例如:當老鼠看到眼前的食物,牠會感到欣喜(正面的情緒)便想趨近它;但同時,老鼠害怕遭遇電擊,對此刺激卻又產生恐懼(負面的情緒),就會想遠離它。

情緒-動機


 

當逃避的傾斜度大於接近的傾斜度時,便會引發老鼠避開的動機。

0 意見:

張貼留言

BTemplates.com

搜尋此網誌

技術提供:Blogger.

情緒

   (一) 情緒 的定義   情緒(emotion)是一種心理感受,引起這些反應的刺激可能來自體內、內在的思緒或環境。 而各種不同的反應牽涉著認知、生理和行為等層面。   (二) 情緒 的種類   在這個小節之中,我們列出了不同心理學家定義基本情緒與情緒模型的方法,並且挑出一些...

網誌存檔

訂閱YT

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