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緒的定義
情緒(emotion)是一種心理感受,引起這些反應的刺激可能來自體內、內在的思緒或環境。 而各種不同的反應牽涉著認知、生理和行為等層面。
(二)情緒的種類
在這個小節之中,我們列出了不同心理學家定義基本情緒與情緒模型的方法,並且挑出一些被心理學家研究過相當有趣的主題來與大家分享。
1. 基本情緒
每個學者所歸類出的基本情緒模型不盡相同:
a. Tomkin(1962)定義了八種基本情緒:驚訝、有趣、愉悅、憤怒、害怕、嫌惡、羞愧、痛苦。
b. Ekman(1972)定義了六種基本情緒:驚訝、憤怒、厭惡、快樂、悲傷、恐懼。
c. Plutchik(1980)提出的情緒輪(Wheel of emotions):
在Plutchik的情緒輪中,相互接近的情緒是關係較密切的,距離較遠之情緒則較無關聯性,而相對之情緒(如:高興相對於悲傷)則代表相反的情緒。這個情緒輪模型同時也跟色輪一樣,不同情緒如顏色一般可由叫基本之情緒混合而成。
(圖片修改自標示為可再利用修改之wikipedia圖片)
d. 情緒的環狀模型(circumplex model):
由Posner、Russell和Perterson(2005)提出,此模型以兩個向度對情緒作分類,分別是愉悅程度與激發程度[去年的24][3]。
2. 正面情緒
a. 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
情緒可分為正向情緒及負向情緒,但兩者並非同一向度的兩個極端,而是兩個獨立的情緒向度,可以同時並存Cacioppo、Gardner與Berntson(1997)的研究發現,室友對室友的情緒反應,可能同時抱持著正負向的情緒反應,且此類情緒反應之多寡不會互相影響,類似我們所說的「又愛又恨」。
Davidson(2002) 發現,當人們經驗到正向情緒時,左額葉比較活躍,而經驗到負向情緒,則是右額葉比較活躍,且憂鬱症病患的左額葉活動性較一般正常人低。
b.正向情緒擴建理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
Biswas-Diene(2004)等人認為情緒本身有其適應環境的功能,正向情緒主要功能在於擴展人的意識、會增進人的視野、學習能力與對事件做出回饋之能力;而負向情緒則導致狹隘的增加生存機會之行為,如遠離危險、靜止不動等。正向情緒跟復原力有關,復原力高的人會採用正向情緒安撫內在的心理創傷。
3. 恐懼與杏仁核
Joseph LeDoux (1996、2007)的研究指出,訊息傳遞至杏仁核有兩種途徑:
(1)慢途徑:感覺器官所接收的訊息大部分經一般神經傳導路線傳至大腦皮質區,由多種迴路處理後,產生反應;
(2)快途徑:經丘腦傳至杏仁核,雖反應較快但訊息無法完整處理。
如此推測,受到外在刺激時,杏仁核會先用恐懼等情緒快速面對並反應,大腦皮質經過完整分析後再做出接續的反應,可視為身體的一種防衛機制。
「杯弓蛇影」便是如此的情緒反應。
杏仁核與恐懼記憶之形成也息息相關,恐懼驚跳反應測試(fear potentiated startle test)是一個目前常用來研究恐懼記憶是否形成,及杏仁核功能是否正常的實驗方法。
實驗步驟如下:先給予實驗動物一個制約刺激(conditioned stimulus, CS),例如燈光;再搭配一個嫌惡性的非制約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 US),例如足部電擊。
經過連續性的配對訓練後,實驗動物會將兩種刺激連在一起,以後若給予制約刺激時,受測動物會出現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及呼吸變快等生理變化,行為上也會表現出因為害怕而靜止不動的狀況,此時若再給予一個聲音刺激,此動物馬上會因驚嚇而向上跳起,經由跳起高度的實測值,即可判斷該動物的恐懼記憶是否已形成。
科學家在比較杏仁核正常和杏仁核受損老鼠的實驗結果後,發現杏仁核受損老鼠的驚跳高度值明顯低於正常老鼠;預先在老鼠腦中杏仁核處注射一些抑制其活性的藥物後,所得到的實驗結果也類似杏仁核受損的老鼠,這些實驗動物都不會出現明顯的驚跳反應。
由上述結果可得知,恐懼記憶的形成和恐懼記憶的表現都與杏仁核的功能正常與否有直接的關係。
(三)心理學家解釋情緒的取向